建筑業變革是實現綠色家居中國夢堅實基礎
從1999年住宅產業登上經濟大舞臺,發展至今中國傳統建筑模式走到了歷史性的轉折期,廣泛推廣綠色建筑已是大勢所趨。建筑業變革,是實現綠色家居“中國夢”的堅實基礎。這是4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綠色房地產健康發展論壇”上熱議的話題。
論壇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住房政策和市場調控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與第九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同期舉行。原建設部副部長、住建部專家委員會主任宋春華,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住建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主任梁小青出席論壇并作主題演講。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樊則森,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陳建峰,北新集成房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貴平,遠大住工總裁唐芬等作專題報告。來自全國各省住建廳住宅產業化主管領導、相關專家、住宅產業化相關企業負責人近百人參與討論。
工業化是建筑革命的必由之路
作為國內住宅產業化領域的專家,梁小青是綠色建筑的積極推動者和傳播者。她始終主張“推行綠色建筑就是推行建筑的工業化革命,用現代化的工業手段,實現建筑生產方式的轉變與革新。推行住宅工業化的目的,就是要用最經濟的方式,用現代先進技術手段,建設高品質的住宅,實現住宅的可持續發展”。而目前,我國節能綠色建筑發展還有很大空間:截至2011年底,在我國城鄉既有的400億平方米建筑中,節能建筑僅占3.2億平方米;城市固體生活垃圾中建筑垃圾總量約占40%;建筑物所貢獻的溫室氣體占總排放的15%,比各種交通工具所排放的總合還多出1.5%。
我國現有的商品房住宅和公共建筑中,雖然“綠色節能”的賣點鋪天蓋地,但據國內大型房企設計師李新晨介紹,中國真正的綠色建筑不到2000萬平方米,而且其中很多所謂的“綠色建筑”都停留在概念上,照樣采用傳統的生產施工工藝,在節能減排方面并沒有根本性的改善,由此也說明,“綠色建筑”發展空間巨大。
針對這一現狀,論壇上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經過30年的高污染、高耗能、低質量、高速度發展,傳統建筑模式正在快速沒落,中國市場已完全具備接受國際成熟建筑模式的條件,以“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為核心理念的住宅產業化開始成為社會共識。尤其是2013年新年伊始,國務院通過國辦發2013年“1號文件”轉發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為加速推廣“綠色建筑”注入了催化劑,中國建筑的綠色革命時代已經到來。
中國住宅工業化單靠企業的推動是不夠的。專家紛紛呼吁,建筑全產業鏈上的企業都要積極行動起來,實踐應用住宅工業化的核心技術——預制構件裝配式集成技術建設住宅。即以工廠造房的形式將門窗、疊合樓板等在工廠生產完好,施工現場只需吊裝,通過機械化操作大大節省能源資源、勞動力資源,確保從設計、制造、施工、運營全周期實現質量可控、周期縮短、綠色環保,即總“綠色建筑”的生產制造方式,達到技術、環境與人和諧共存的建筑模式。
技術與制造是住宅產業化的決勝秘笈
那么,面臨這場前所未有的工業化綠色革命,中國企業準備好了嗎?
我國在2006年頒布實施了《國家住宅工業化基地試行辦法》,確定“具備一定開發規模和技術集成能力的大型住宅開發建設企業為龍頭,與住宅部品生產企業、科研單位等組成的產業聯盟”可以申報國家住宅工業化基地。我國有很多企業一直在努力,至今國家已先后批準建立了27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這其中,我國第一家整體衛浴和整體廚房制造商——長沙遠大住宅工業有限公司,以輕型房屋馳名國內外的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成為這一行業的佼佼者。
據了解遠大住工經過17年的探索實踐,目前已經成為這一領域的龍頭企業,擁有領先全球的技術和世界級的制造工廠。作為我國首家綜合性的“國家住宅產業示范基地”,遠大空調創始人張劍的第二大核心產業方向也是他當前最為專注的發展方向,就是住宅的工業化生產。遠大住工早在1996年就引進日本和歐美技術并加以創新與實踐,其集成技術體系已更新發展至第五代。“如果不能將先進和綠色理念貫穿到設計、生產、施工、運營的每一個細節,不能賦予建筑以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綠色環保的綜合效益,就不能稱作是綠色建筑。”遠大住工總裁唐芬在演講中以“五節一環保”,即節水80%、節能70%、節時70%、節材20%、節地20%、綠色環保闡述遠大住工的技術優勢。
在建筑與建材行業企業家們看來,建筑工業化既不神秘,更不是中國人首創獨創,而是國際通行的建筑技術。中國建筑要做到“五節一環保”或者說要做到國際化的建筑工業化水準,企業最核心的“武器“還在于技術與制造優勢。應用先進的建筑材料制造技術、優質的施工技術,既能降低房屋的整體造價,又可以使房屋具有較強的抗震、防水抗滲、保溫隔音性能,使房屋居住環境更加優質、舒適。
來自:中國網-中國建設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