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理解而言,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浪潮下,無論是歐盟的整體強制減排,還是美國的局部自愿減排,都離不開對
可再生能源的擴大利用,這在歐美對能源發展戰略的確定上都有所體現,但受限于兩地各自具體的資源稟賦條件和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他們在新能源發展的規劃,步驟及策略上有所區別。大致地,歐盟主動而美國被動,歐盟積極而美國消極,如此,對光伏產品等新能源市場的影響在于,美國的依賴較小,而歐盟依賴較大。從中期發展來講,美國對新能源產品的利用規模呈現下滑趨勢,但歐盟則有繼續擴大的可能。這是中國光伏等新能源產品發展的總體國際形勢,在此形勢下,中國光伏產品生產及出口的確無法指望美國市場,但歐盟市場卻仍可期。
但是,歐盟市場的問題在于,在他們的判斷中,如果全球各國陸續建立碳減排機制,并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那么隨著傳統石化能源補貼的取消,非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將逐步提高,并在新能源技術進步作用下,逐漸向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靠攏,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為陸續取消原先針對光伏產品利用新能源市場補貼創造了條件,其實,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打擊最大的并不是中國企業,而恰恰是歐盟本土的新能源企業。
因而,在歐美兩個主要新能源市場的發展上,情況是不同的,各有各的問題,相比而言,美國的問題大一點,歐盟的問題則稍小,實際上,在當前產能的國際分布來看,歐盟企業實則很難在生產和供應上與中國廠商競爭,歐盟市場也無法擺脫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高度依賴。這便是中國光伏生產對歐美的意義所在。歐美如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并制裁,必有負面影響,但僅限于短期內,長期來看市場必會回到基本面。
當前,既然Solarworld德國公司在歐盟掀起了反傾銷和光伏貿易戰的風雨,就不排除其背后得到一批歐盟本地光伏生產企業默許的可能,歐盟自然清楚這一家總部設在美國的光伏企業其用心不那么單純,但在當前中國光伏企業一枝獨秀的情況下,很難不會在歐盟內部激起反彈,即便不從保護本地光伏企業的角度出發,歐盟也會基于平衡市場供求關系的考慮來適當限制中國光伏產品的大舉進入,歐盟擔心,一旦中國成為歐盟境內光伏產品的唯一供應者,那么歐盟在低碳發展以及應對氣候變化,還有發展可再生能源上便都會完全受制于中國因素,這一點放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是較難接受的。就此而言,Solarworld的反傾銷調查申請與歐盟的用意是有一定吻合的。
不過,反過來,我們也應看到,歐盟與美國在發展可再生能源及碳減排問題上并非鐵板一塊。歐盟在低碳發展上走得過快過急,它試圖以其內部的碳排放交易體系來約束世界其他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這一點是美歐間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及碳減排上的最大矛盾,如不出所料,美國希望通過各種方式阻止歐盟在全球順利實行它的碳排放交易體系,這一點與他們希望通過挑起中歐間的光伏貿易爭端,既削弱中國的光伏產品出口能力,又削減歐盟可再生能源利用進程的用意是不謀而合的。故而,在目前全球發展
低碳經濟的格局中,對于中國的光伏產業而言,在強制碳減排的層面上,中美的共同利益點較多,但在發展可再生能源上,中歐間的利益共同點則較多,而在平衡光伏產品全球貿易的問題上,美歐則有共同利益,這幾方面同時又相互聯系,相互牽制。
總之,我們的光伏等新能源企業必須注意并理解應對氣候變化以及低碳發展國際格局變化的關鍵所在,如此才不致于在本輪國際博弈中下錯棋,走錯路。【完】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