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03月2日消息 記者kiko】2009年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
有色金屬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中國有色
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趙武壯26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有色金屬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國家的資源安全和經濟的平穩發展。此次國家出臺行業振興規劃,重在“調結構”,實現有色金屬業長遠發展。
趙武壯表示,與解決當前經濟問題,保持國民經濟增長的指導思想一致,有色金屬業的振興規劃意在“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其中最重要的是“調結構”,因為只有結構調整得當,才能打開市場,不斷發展。“調結構”首先要調整產品結構,降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產品比重,促進和推動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
目前,我國雖然躋身有色金屬生產大國之列,但是有色金屬加工產品還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在大量出口低附加值產品的同時,也大量進口高附加值有色金屬加工產品。以銅加工產品為例,我國除銅管出口大于進口之外,其他加工產品進口均大于出口。去年,銅加工產品貿易逆差高達75億美元左右。
曾參與制訂此項規劃的中國
鋁業公司副總經理呂友清認為,目前有色金屬行業正處于低迷時期,從積極的一面看,這也正是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升級的大好時機。因此,調整振興規劃不能搞普惠制,要有保有壓,對技術落后、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就應堅決淘汰,這樣才能優化產業結構。
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再加上前兩年投資過快,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目前出現產能過剩,再加上房地產、汽車等行業的低迷,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有色金屬價格“高臺跳水”,
氧化鋁、
電解鋁價格下跌50%左右,銅價最高下跌70%左右,主要有色金屬生產企業庫存迅速增加,效益嚴重下滑,流動資金極度緊張,減產停產范圍不斷擴大。
針對有色金屬行業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狀,此次規劃提出,要調整產品結構,支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
深加工產品出口;要嚴格控制總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要加大技術改造和研發力度,推動技術進步。
規劃同時提出,要促進企業重組,優化產業布局,加強企業管理和安全監管,提高產業競爭力。趙武壯認為,這正是“調結構”的另一表現,即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通過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使企業做大做強。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大型有色金屬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占整個行業的33%,但到了2007年這一比例降至28.27%。有色金屬業存在產業集中度低的問題。這使大型骨干企業沒有足夠的影響市場的能力,并直接導致整個行業在國際上沒有足夠的話語權。
趙武壯表示,從長期來看,規劃的出臺將有利于有色金屬產業加快重組步伐,淘汰落后產能,減少企業庫存、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