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幕墻行業,現已經形成了以100多家大型幕墻工程企業為主體,以50多家產值過億元的骨干企業(民營企業為多數)為代表的技術創新體系。這批大型骨干企業完成的工業產值約占全行業工業總產值的70%左右。全國幕墻企業年產值在3億元的有10多家,8000萬元的有20多家。北京現有幕墻門窗企業700多家,其中幕墻企業占17%、119家,其中專營47家,包括一級幕墻施工企業10家、甲級幕墻設計企業13家,居全國第五位。
3.
技術標準
我國現有的
建筑門窗建筑幕墻產品標準、工程技術規范、配套產品標準、原材料標準、直接相關標準、試驗方法標準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已達400多項。其中,涉及門窗、幕墻及相關材料的標準80多項;涉及鋁門窗、幕墻及相關材料的標準200多項;
鋼門窗及其它門窗標準100多項。這些標準、規范既參照了國際和發達國家的相關內容,又結合了中國復雜的地理氣候環境和國情,其科學性、實踐性、系統性都達到了國際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
主要技術立法有:《
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JGJ102-96) 1996年7月30日建設部(建標[1996]447號)、2003年11月14日修訂
JGJ102-2003;《
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規范》(JGJ133—2001)2001年5月29日建設部(建標[2001]108號);《
點支式玻璃幕墻支承裝置》(
JG138-2001)2001年11月21日建設部(建標[2001]240號);《吊掛式玻璃幕墻支承裝置》(
JG139-2001) 2001年11月21日建設部(建標[2001]240號);《
玻璃幕墻工程質量檢驗標準》(JGJ/T139—2001)2001年12月26日建設部(建標[2001]261號)。
4.管理分工
建設部1994年的776號文件明確了設計院和幕墻公司的分工:建筑設計單位負責選型、提出設計要求,幕墻的制作圖及施工一般都由幕墻公司負責完成。
產品檢測試驗體系。80年代初,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和行業專家們的研究和開拓下,我國逐步建立起建筑門窗以及建筑幕墻的物理性能和技術參數的基礎理論和定性定量考核體系。23年來,在建設部和國家質量技術督局的支持指導下,我國已經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建筑門窗與建筑幕墻物理性能技術參數國家標準或全國統一的行業標準及其試驗方法標準。并建立起一批大型建筑幕墻和建筑門窗綜合檢測試驗中心。1998年,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建設部聯合審查論證,正式確認了北京、上海、廣州、海口、武漢、廈門、沈陽、濟南等8個建筑幕墻檢測試驗中心,以及分布在全國各地的37個建筑門窗檢測試驗站,形成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國家試驗室和地方檢測站(中心)兩級檢測的網絡體系。
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根據幕墻工程建設的需要,還建立了風洞模擬試驗、地震振動臺試驗、傳熱
隔熱試驗、
隔聲性能試驗等專業試驗室。此外,在北京、蘇州、成都建立的國家結構
密封膠試驗室,在北京建立的
平板玻璃、
中空玻璃、
金屬復合板材試驗室,在都江堰和天津建立的
防火材料試驗機構等等,都為我國建筑門窗、建筑幕墻科研試驗、產品開發、質量論證提供了科學依據。這是我國建筑門窗行業科技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當前主要問題
1.
硅酮結構密封膠
硅酮結構
密封膠(簡稱
結構膠)是
隱框鋁合金玻璃幕墻的關鍵性材料,主要用于建筑幕墻受力金屬
構件與玻璃等非
金屬材料的結構性
粘接。用膠接取代
焊接或機械連接,是建筑幕墻應用先進科學技術的重要標志之一。1966年國外開始用結構膠對玻璃進行結構性裝置。1987年后的10年間,我國結構膠全部依賴進口,每年進口多達5000噸左右,用匯上億美元,美國道康寧結構膠一度占國內市場份額達60%~80%。不但價格昂貴,而且
相容性、
粘接強度等各種技術實驗全部在境外進行,延誤工期。因當時國家未設置市場準入,故真假結構膠自由進入國內。國內有的廠商打著與臺灣合資合作的幌子,也銷售所謂結構膠。
1996年吉林一家合資生產結構膠的廠商產品出現嚴重問題,中國建筑裝飾協會
鋁制品委員會將此情報告了建設部和國務院。面對結構膠市場的混亂情況,1997年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的批示,6月4日國家經貿委、國家建材局、國家技術監督局、建設部、國家工商局、國家進出口商檢局等六部門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硅酮結構密封膠管理的通知》(國經貿[1997]354號),同時由國家經貿委牽頭成立了“硅酮結構密封膠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由國家經貿委外經貿協調司副司長張廣義任組長,中國建筑裝飾協會鋁制品委員會理事長兼秘書長彭政國任專家組組長。1999年6月3日國家經貿委、海關總署、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進口硅酮結構密封膠進口管理的通知》(國經貿外經[1999]519號),對結構膠實行了市準入管理制度。當年審定了廣州白云、鄭州中原、杭州之江3家國內廠商和60家國外代理商。
我國自1988年開始,建筑幕墻工程界各級管理和工程技術人員以極大的熱情參與結構膠的工程研發和應用推廣工作,歷經10年,實踐表明國產結構膠的品種、性能、工藝、質量現已全面達到進口產品的先進水平。1998年7月1日以來,已有廣州白云、鄭州中原、杭州之江、廣州新展等結構膠廠商獲得國家生產銷售認證。2004年該產品的國產化率達到90%。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