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斯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躍華作為領軍人才,領軍開發團隊所研發的裝配式建筑圍護結構鉚固件系關鍵技術項目,入選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計劃(B類)。
在德清經濟開發區偉業路,有一幢紅色的企業辦公樓建筑,看上去不高,但一走進去你就會發現,它與開發區別的工業企業不太一樣。顯然,企業主是一個講求科技感覺的人,你甚至不會感覺到,這是一個中國內地的企業,因為每個員工進辦公室,都是按密碼進入。
記者在三樓辦公區,正在為密碼發愁,一位勤雜工剛好走來,她為記者打開了門。然后她吩咐道:進門速度要快,否則它很快自動閉合了。的確,與內地企業太不一樣了。
而這家公司的主人,正是中國斯泰(香港)國際集團總裁徐躍華先生。他同時也是在德清開發區的這家企業——浙江斯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2005年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獲得企業主管管理學碩士的他,在機械、建筑上有獨到的見解與做法。就拿這個剛剛入選南太湖精英計劃項目的裝配式建筑圍護結構鉚固件系關鍵技術來說,技術含量就非同小可。它是徐躍華在擔任中國科學院力學與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兼項目負責人)那一年(2006年)開始起,這個研發團隊就從建筑學、材料學、化學、機械學、空氣動力學、液態力學等多學科中完成的整體無需焊接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大型產業化項目。
“我們這個技術,就不需要高工資的電焊工了,也沒有螺紋,因為這些建筑用的連接件無需電焊、無需螺紋就能牢牢地連接在一起,只是通過各種鉚栓。”徐躍華拿起一種鉚栓對記者說。
在徐躍華的辦公室里、茶幾上,到處攤滿了與別的企業家完全不一樣的物件,有各種碳素原料和制品,也有各種金屬件。
由于通過這種簡易卻牢固的鉚固技術,在實踐中起到了既快又好的作用。粗算一下,這項技術的使用比傳統電焊工藝節約勞動力在80%以上,工期縮短一半時間以上,而且因為不用電焊,避免了高工資電焊成本,同時降低了建筑工地火災風險,對工地霧霾的減少也能起到作用。
在車間,兩條生產線目前只有五位工人在自動機械裝置下操作,圓潤的小緊固件看上去既精致,又結實,每一個小零件上還都打上了公司名稱和產品規格,顯示了企業家精細化的管理與嚴謹的技術風格。
詳情請點擊http://www.zj.xinhuanet.com/df/deqing/2013-11/22/c_118246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