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中國是一個
鋁土礦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家,而且品質也不盡人意,大多數礦不適宜用拜耳法提取
氧化鋁,因而生產成本較高,也是一個能源相對不充裕的國家。提煉原鋁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2011年中國
電解鋁的平均交流電耗為14000kWh/t鋁,這在全世界是相當先進的指標了。因此中國不適合大規模發展原鋁工業,但中國又是一個鋁的消費大國,必須適度發展,國內的原鋁以能滿足國內需求60%或更少一點為宜,到國外能源或資源充足的國家或地區去建廠,把鋁運回來就是,進口能源,就是節能減排。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一噸原鋁也不產,所需的鋁全部進口,一些后工業化國家如美國、德國、
意大利、英國、法國等所需的鋁也有一部分或大部分是進口的,他們正在逐年關閉一些國內的電解鋁廠,進口的鋁在逐年上升。他們發展電解鋁工業的道路值得借鑒,可是我們還在一股勁地快速建設鋁廠,值得冷靜地思考一下。
2011年中國原鋁生產能力已超過26000kt/a,在建與擬建的生產能力在 20000kt/a以上,如果2015年有80%建成,則那時全國原鋁生產能力可能達到42000kt/a,將占年全球總生產能力的64%。對中國鋁工業來說,這可能是一場災難,若生產能力達到90%開工率,產量可達41400kt,除國內消費約26500kt外,還必須出口約14900kt,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鋁凈出國。這決不是一件好事,出口的能源與資源,留在華夏大地與空中的是污染,同時全球也接受不了這么多鋁。
電解鋁“西進”禍福難料
2008年以來,中國掀起了一股在西部地區(甘肅、青海、新疆)大建原
鋁企業的浪潮,在建與擬建項目的總生產能力超過18000kt/a,僅新疆的就有約14000kt/a,到2015年若有80%建成,鋁的產量可有將達12960kt,這實在匪夷所思。在中國當前的技術條件下,生產這么些鋁需要 24000kt
氧化鋁,6480kt氟化鹽,其它物資848kt,總運輸量(含
鋁錠運出)44742kt/a,需要50t的鐵路車輛89480輛,平均每天裝卸2450輛,僅運出12960kt鋁錠需要50t的車輛25900輛,平均每天裝車710輛,到哪里去找這么多的車輛?當然從長遠來看不成問題,但那是2020年以后的事。所以,筆者認為,這么蜂擁而上,向新疆與西部其他地區投資建設電解鋁廠,這么集中,是市場經濟發展不成熟的表現,離科學發展觀還有一定的距離,對中國鋁工業來說是弊多利少,是“禍”而不是“福”。
鋁加工“西進”宜慎之又慎
電解鋁工業的大規模“西進”對鋁加工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些投資者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但筆者認為,對鋁加工投資者來說現在還沒有到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至少在2020年以前不需要考慮它。
從鋁工業的發展規律來看,電解鋁企業宜建在資源或能源豐富的地區,因為它是資源與能源密集的產業。生產1t原鋁需要消耗約1.95t氧化鋁,而提取1t 氧化鋁需要約2t優質鋁土礦,電解1t原鋁的綜合交流電耗約14000kWh,其他原輔材料的消耗也不小。鋁錠是一種適合長途運輸的物資,只要電力價格低到足以補償長途運輸帶來的費用增長還綽綽有余,就是建設鋁廠的“天堂”。比如冰島有豐富的地熱,海彎地區有的是石油與天然氣,
俄羅斯的葉尼塞河流域與加拿大的圣勞倫斯河谷水資源富足,
澳大利亞蘊藏著充裕的鋁土礦,它們都成為當今大批鋁廠的集中建設地。
鋁加工廠是生產鋁半成品即
鋁材以及鋁成品的企業,必須貼近市場,靠近用戶,貼得越近,靠得越緊越好,效益越高。因此鋁材加工廠應建在經濟發達地區,不宜遠離市場。筆者通過計算得出:平軋鋁產品的最佳效益供應半徑為1200km,
擠壓鋁材的750km。鋁材在運輸特別是長途運輸時,不可避免會或多或少地發生損耗,如擦傷、碰傷、靜
電灼傷等。
生產1t鋁材的運輸總量約3.25t:鋁錠及鋁材運輸約2t,其它材料運輸約1.25t(
熔煉材料、乳膏、
軋制油、備品備件、工
模具、
包裝材料、生產輔助消耗材料、
鋼材、設施維護維修材料、勞動保護用品,等等),只有貼近市場,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運輸成本。
技術支撐力量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都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鋁加工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是高、精、尖裝備集大成的產業,需要有長期的或臨時性的技術支持馳援,將這樣的工廠建在邊遠地區很難長期留住高技術人才,一旦發生臨時性事故很難得到及時的快速修復,甚至要長距離運到外地維修。
中國當前經濟發達地區是環渤海灣的遼寧、河北、山東、北京與天津,長江三角洲的江蘇、浙江與上海,南部的福建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廣東。它們的鋁材產量 13519.158kt,占全國總產量23455.822kt(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由于我國的統計還不規范,存在著相當量的重復統計,例如有一部分
鑄軋帶卷與
冷軋帶卷、冷軋帶卷
鋁箔毛坯與鋁箔等都存在著重復統計,在當前條件下這種重復統計幾乎無法避免,據筆者統計2011年全國的鋁材產量約 18000kt)的57.64%,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而西部地區的內蒙、寧夏、甘肅、青海、云南的鋁材產量1095.116kt,占全國總產量的4.67%。
西部地區的唯一優勢就是電價較低,而鋁加工并不是高電能消耗產業,并不像電解鋁產業那樣,電價占總成本的45%左右,在鋁材生產中能源消費還不到總成本的18%,當然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相差較大。
本文所指的中型企業是:生產能力≥100kt/a~<200kt/a的
板帶加工企業,生產能力≥50kt/a~<100kt/a的擠壓企業,生產能力 ≥30kt/a<50kt/a的鋁箔廠。大型企業是:生產能力≥200kt/a的板帶企業,生產能力≥100kt/a的鋁材擠壓企業,生產能力≥50kt /a的鋁箔企業。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至少在2020年以前,到遠西部地區去建中大型鋁加工廠不適宜,或者說應慎之又慎。
關于鋁產業分布地區劃分
對加工業來說,其布局地區與結構應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可大致分為三個地區: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江蘇、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包括內蒙東部、山東、陜西、寧夏東南部、甘肅蘭州以東、四川成都以東、重慶、云南昆明以東、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遠西部地區,包括
哈爾濱-通遼-包頭-銀川-蘭州-西寧-成都-昆明線以西的廣大地區。
2012年中國鋁加工材生產能力約28000kt/a,其中平軋產品的 12000kt/a,占43%;擠壓材(
型材、
管材、
棒材)的約12850kt/a,約占45.9%;
線材(電線、電纜、其它線材)約2600kt/a,占9.3%;
鍛件、粉、膏約500kt/a,占1.8%。在這里所指的平軋產品是指冷軋
帶材(含鋁箔帶坯)與少量(約4%)
熱軋板。
從地區分布來看,沿海地區鋁加工材生產能力約占61%,為17080kt/a,中西部地區約占38.5%,為10780kt/a。遠西部地區還不到 0.5%,少于140.0kt/a,現在在此地區較大的鋁加工廠僅有
黑龍江省大慶市的同禹澳斯鋁業有限公司(板帶箔40kt/a);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電子光箔生產能力50kt/a,折合冷軋帶坯61kt/a。可根據中西部經濟的發展,在此地區適當建設一些中大型鋁加工廠。
鋁加工材生產能力的這種地區分布結構是合理的,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以后隨著新疆-中亞鐵路、云南-緬甸鐵路、云南-柬埔寨鐵路的修通,對外交往的加強,出口量的上升,可根據市場情況,適當地分期分批在遠西部地區建一些鋁加工企業,但應避免生產能力形成過于集中,先期宜建一些中小型廠。總之,鋁加工企業不宜緊隨鋁電解企業之后跟著“西進”。
當然,只要經過精密的準確的核算,能確保建在遠西部地區企業產品運到沿海或出口有相當高的利潤可圖,就像美國鋁業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建馬登鋁業公司,它的
鋁帶卷的95%左右都要萬里迢迢銷往歐洲與北美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