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里,上海下了至少八場''玻璃雨''.不止是上海,今夏,杭州、南京、青島等城市也頻現''玻璃雨''.接連出現的
玻璃幕墻自爆后墜落現象,令人憂心。
玻璃幕墻建筑自問世以來,以其自重輕、工期短及外觀時尚的特點,受到不少建筑商的青睞。自上世紀80年代上海出現國內第一幢玻璃幕墻建筑——聯誼大廈以來,在20多年里我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一玻璃幕墻生產和使用大國。但隨著應用的廣泛,玻璃幕墻引發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
從''聯誼奇景''到''玻璃之城''這是上海城市發展史上的一段公眾記憶——國內第一幢采用玻璃幕墻的大樓聯誼大廈,于1985年5月竣工。
當時,這幢坐落于延安東路、標高107米的''摩天大樓'',作為上海對外開放后的第一幢現代化辦公樓,吸引了花旗銀行、三洋電機等諸多知名跨國企業入駐,而''在聯誼大廈里上班''也成為當時一些大學畢業生的夢想。
從那時起,玻璃
幕墻技術進入中國,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率先出現。
26年間,玻璃幕墻在中國迅猛發展。截至2007年,玻璃幕墻在中國的使用量已超過3億平方米,占全世界的66%.
據統計,截至2000年上海已擁有玻璃幕墻建筑1241幢,2004年達到2239幢,至
2011年有統計稱這個數字已至4000幢至5000幢。上海因此被一些建筑師稱為''玻璃之城''.
玻璃幕墻仍是目前建造
超高層建筑無法替代的材料玻璃幕墻技術誕生于上世紀初。1926年,德國人格羅庇烏斯在他設計的包豪斯新校舍中,采用了大面積玻璃幕墻,當時被譽為奠定國際式新建筑風格的三杰作之一。
西方的玻璃幕墻熱,至美國波士頓的漢考克大廈問世時達到頂峰。1966年,約翰·漢考克保險公司邀請著名建筑師貝聿銘設計新總部大樓,他大膽使用了整塊雙層反光玻璃幕墻,讓整座大樓看起來像是一塊巨型的玻璃。
不過,漢考克大廈在施工時遇到了嚴重的問題。1973年1月,強風吹襲波士頓,大廈的一塊玻璃幕墻脫下,雖未造成人員傷亡,卻拉開了該大廈玻璃幕墻大面積脫落的序幕。最終,漢考克大廈有超過30%的玻璃幕墻脫落,工程不得不延期至1976年才竣工。
隨后,玻璃幕墻技術受到了眾多非議和抨擊。
既然早知其存在先天隱憂,且有不少專家指出,大面積的玻璃幕墻會造成
光污染,導致建筑高耗能,但為何玻璃幕墻仍在中國得到迅猛發展?
在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陸津龍看來,由于玻璃幕墻的自重僅相當于磚砌體的1/12、混凝土的1/10,加上安裝簡單,價格相對較低,在建造速度上優勢巨大,且造型復雜的高層建筑必須使用輕質材料,玻璃幕墻仍是目前建造超高層建筑無法替代的材料。
“玻璃雨”威力堪比小彈片,
鋼化玻璃并不安全今夏,在上海發生的多起玻璃幕墻掉落事故中,大部分是玻璃自爆導致,也多以''有驚無險''收場,并未釀成人員傷亡的大禍。這是因為目前多數建筑的玻璃幕墻采用的是鋼化玻璃,破損后即呈粉碎狀。有人因此認為鋼化玻璃是
安全玻璃,''玻璃雨''不足為慮。
但同濟大學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抗風防災研究室副主任艾曉秋警告說:碎玻璃從高空落下有加速度,到達地面時的威力可相當于一塊塊小彈片,甚至可將大樓底層的
玻璃鋼天棚擊穿,所以千萬不要小看''玻璃雨''的危險性——從陸家嘴(12.20,0.07,0.58%)時代金融中心大廈45層撒落的玻璃幕墻碎片,致使樓下近50輛車被不同程度砸壞,就是一例。
在2003年底發布的《
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規定》中,強制要求在人員流動密度大的一些地區,
建筑玻璃幕墻應采用安全玻璃。而安全玻璃是指符合國家標準的鋼化玻璃、
夾層玻璃。顯然,當時對鋼化玻璃破碎后會飛散墜落的危害性認識不足。
針對近來頻繁出現的玻璃幕墻自爆后墜落現象,有關部門已著手修改上海市的
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范。目前《2011上海市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范》已經制定完成,進入報批階段。這份報批稿中規定,''人員密集的重要公共建筑的玻璃幕墻,其臨街
玻璃面板應采用夾層玻璃'',''高層建筑的臨街玻璃面板宜優先采用夾層玻璃''.
夾層玻璃的安全性要比鋼化玻璃強得多,不會產生自爆問題,即使破裂,也不會在跌落時變成碎碴。但由于其造價比鋼化玻璃高得多,國內主動采用者寥寥。這一新《規范》有望從源頭上提升上海未來新建玻璃幕墻建筑的安全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