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8月2日消息】
“高空殺手”到底誰來監管?
7月30日發生在海口市海府一橫路華宇大廈14樓的墻體
脫落車毀人亡事故,讓不少市民心有余悸。記者調查發現,不少上世紀90年代興建的大樓墻體存在瓷磚脫落的情況,有的大樓外墻儼然是張“大花臉”。近年來海口外墻瓷磚、墻體脫落事件屢見報端,但找不到相關職能部
門對此進行監管。
外墻瓷磚如“不定時炸彈”
記者走訪發現,龍昆南路、金盤路、海甸島等地,到處都有許多外墻貼瓷磚的大樓,多是上世紀90年代起的樓盤。
海甸三西路有一棟13層高的大樓外墻的瓷磚嚴重脫落,大樓墻面遠看過去就像一張“大花臉”,十分不雅觀。大樓下面有許多店鋪和攤位,旁邊就是海南大學的南門和三路菜市場,來往的行人和學生很多,十分危險。
龍昆南路與南海大道交叉的轉盤一帶也是外墻貼瓷磚的大廈的密集區。且大多數墻體經過長時間的風吹雨淋,臟舊不堪。周圍市民反映,偶爾會有瓷磚等從天而降。
在走訪中,記者還發現,除了外墻瓷磚,
玻璃幕墻也逐漸躋身“空中殺手”的行列。在龍昆南路中國城附近有一棟小高層樓房,其藍色的玻璃幕墻上破開了一個大洞,周圍還隱約可見用寬透明膠布
固定玻璃
裂縫的痕跡。
各地“高空墜物”事故頻發 近年來,墻體脫落、玻璃幕墻“自爆”事件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大媒體,與此同時,玻璃幕墻“自爆”事件也在廣州、深圳、福州等各大城市頻繁上演。2009年8月9日,深圳龍崗區,一對父子被脫落的玻璃幕墻砸中,兩人血流滿面,兒子顱骨骨折。 2009年8月8日,福州五四路,一棟樓的25層樓玻璃幕墻從天而降,砸中大廈門口轎車。2009年4月9日,廣州中山大道,一塊玻璃幕墻從18樓墜落,砸中7個月大男嬰的額頭,縫了13針……。
多個職能部門均稱“管不著” 海府一橫路華宇大廈發生的慘劇引起了大家對其危害性的重視。“海南常年風吹日曬,鹽分高,加上太陽烈,街道上的戶外廣告、外掛空調機、外墻玻璃幕墻、墻磚等都會掉下來傷人。”一網友在南海網發帖,呼吁相關職能部門引起重視,確保市民的安全。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要找到能夠對外墻墻體、瓷磚以及玻璃幕墻進行監管的職能部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7月30日下午4時,記者來到金盤路海南省幕墻
門窗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發現,該站大門緊閉,所有的機器
設備靜靜地矗立著,銹跡斑斑。站內唯一的工作人員保安告訴記者,站里的領導全都調走了,只有他和另外一個保安在看護設備。
隨后,記者就上世紀90年代左右建設的大樓墻體、瓷磚脫落問題分別咨詢了海口市質監局、海口市安監局,兩部門工作人員均表示,此問題涉及到房屋質量問題,不歸他們監管的范圍,建議去找海口市住建局了解情況。
接著,記者來到海口市住建局,建工處負責人建議,其下屬單位海口市建設質量安全監督站更了解情況。可記者聯系到海口市建設質量安全監督站時,工作人員卻表示,他們只是負責新建和在建的工程的監管,出現這些問題的都是早期的房子,過了質量保證期,他們不監管。
業主翻修維護意識薄弱 除了職能部門的監管缺位外,業主自覺維護意識也不容樂觀。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要消除外墻墻體、瓷磚脫落的安全隱患,翻修外墻是個好法子,但是外墻翻修需要一大筆資金,而這筆資金的籌措又是一個新的大難題。
“外墻維修改造,至少要花幾十萬。可大多數沒有維修基金,只能由住戶自己湊錢改造。”海甸島一街道辦符主任表示,一棟大樓要翻修外墻得所有的戶主都同意出資,這個問題很難協調。
而對于玻璃幕墻,據了解,2006年12月5日,國家建設部頒布了《既有建筑
幕墻安全維護管理辦法》,規定“既有
建筑幕墻的安全維護,實行業主負責制。”記者走訪了多個采用玻璃幕墻的大樓,對于玻璃幕墻的保質期、維修期、是否需要定期檢測,大多數業主并不清楚。
位于金宇路的某大酒店采用的就是透明的玻璃幕墻,工程部負責人陳先生告訴記者,該玻璃幕墻是2003年以前建造的,除了幕墻供應商每年來查看一次,平時并沒有什么其他的防護措施。至于需不需要定期安全檢測,他也不清楚。【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