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節能樓大家已經不再陌生,從最早能利用
太陽能發電的奇特玻璃,能實現辦公室中每個人身邊溫濕度自定的個性化“空調”,具有自我凈化能力的景觀水池的清華節能樓,到首個新建商用建筑“綠色大樓”金獎的諾基亞綠色大樓,我們發現原來我們的大樓可能這樣節能的。新技術與
設備的應用讓人欣喜,咱們在建筑中生活與工作不就圖個舒適么。
在節能樓或者是綠色大樓剛剛出現的時候,也有人質疑過節能樓的建設。如:大樓真的能節能么?造價應該也會很高吧?如果節能耗材生產時會不會比原來的材料更消耗能量,那樣是不是會失去意義?為了節能多投入的資金真的能夠在壽命期內收回嗎?有質疑不怕,最起碼能說明還有人關心節能樓的發展,真要是無人問津那才可悲。
“別說節能了,看著就舒適。”這是一個朋友在第一次看到諾基亞綠色大樓時的感觸。諾基亞綠色大樓從設計階段就嚴格遵循美國
綠色建筑協會制訂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標準,采用了“會呼吸的
玻璃幕墻”等30多項獨具匠心的環保設計。與普通商用建筑相比,大樓將實現節能20%,節水37%。2008年4月,由于出色的環保理念和實踐,諾基亞綠色大樓榮獲美國綠色建筑協會頒發的新建商用建筑類“綠色大樓”金獎。雖然讓每幢建筑都成為上述的建筑不太現實,但是能夠節能與提高舒適度總是好事。
對于節能樓,咱先說說造價問題,造價的確昂貴。但節能樓起到的示范作用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同時它也代表著一種趨勢。
節能建筑要推廣普及必然需要新的節能材料新的
節能技術。試想假如沒有當年美國第一臺計算機的造價、部件哪能有現在計算機的普及呢?
我覺得節能樓或綠色大樓更像是一本書,開啟人們對綠色建筑、
智能建筑的理解,而且它是能影響幾代人的書。人們在形容節能樓的時候更愿意稱之為
建筑節能的技術“寶典”。值得提出的是,筆者反對節能樓只是簡單節能設備或節能材料的堆砌,的確部分節能樓就是這樣的。這樣的建筑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智能化是個專業的領域,就更要大家去了解去關心。當大家對建筑節能的理解加深了,也就會對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筑材料商與樓宇設備商適應發展做響應的改進,這樣也是良性的發展。隨著不斷的發展,成本所收回的周期也將越來越短。隨著產業的發展與擴大,相應的成本還將會有新一輪的降低。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