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的嚴冬即將到來.房地產銷售下滑之勢在揮手告別08之時已成定局,低迷的市場,嚴重萎縮成交,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對消費者而言,觀望氣氛變的更加濃重。即將來臨的09年,房地產市場會朝著什么方向發展。
一、新的救市政策還會出臺
目前政府已經出臺多項救市政策,尤其是“二套房”政策也遮遮掩掩的露出水面,表示了政府救市的決心和信心。但由于國際金融風暴和國內經濟的影響,居民的消費信心被抑制住,短期內房地產市場很難恢復,政府在面臨經濟壓力的情況下,對于能夠帶動投資和消費兩架馬車的房地產行業,必然是政府首當其沖要挽救的行業,所以在現有救市政策見效不快的情況下,新的救市政策出臺是必然的!那么政府還會有什么政策出臺呢?
1、進一步減少二手房稅費,如個人所得稅,對二手房營業稅實行分檔補貼等促進二手房交易;減免房地產交易環節稅費,鼓勵對居民合理住房消費進行相關的財政補貼。這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減輕居民合理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負擔”的表述直接呼應。
2、降低開發貸款政策門坎,金融部門有可能“給予優質房地產項目適當的信貸支持”。對部分開發商確實存在的資金壓力問題亦有所考慮。亦可適度對如土地增值稅、營業稅等房地產開發稅費進行減免。
3、進一步降低利率,除了能減輕房地產企業的負擔以外,另一個關鍵因素在于,降低利率后人們購買房產的利息支出將大幅減少,相當于變相地降低了房價,有利于刺激房產銷量。
4、降低土地成本。土地成交趨冷,全國各地房地產企業要求退地的事件將頻頻發生。地方政府迫于財政壓力,將加大土地出讓速度,同時降低售價,改變支付方式,并出臺相應優惠政策吸引開發商買地,以降低開發企業拿地成本,減輕開發資金所占負擔。
二、房屋降價是“解扣”的關鍵
目前市場的關鍵還是開發商降價,這是能夠立桿見影最好的辦法。房價高依然是目前阻礙市場交易量提高的最大障礙,政府救市只能是治標,不能治本。此外商業銀行尤其是小銀行不良貸款急劇上升,銀行為了降低風險,將逼迫關聯開發商降價售房。從需求看,房地產需求明顯陷入觀望。今年以來,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雙雙下降,而調整遲緩的土地價格和商品房價格使得銷售節奏更為遲緩。因此目前價格調整仍不充分,市場仍在等待房價和地價的公開下跌。
三、開發商依然缺錢,優勝劣汰加劇
房地產資金來源的趨緊主要來自于幾個方面,一是銀行貸款減少,其次是銷售下降。先有需求空缺,后有房地產行業的資金短缺。在目前的調整中,由于企業的應對能力和方式的不同,明年將要有一批上市房企因資金鏈斷裂而宣告死亡,而更多的中、小房地產企業將被迫轉行或關閉,一些項目被收購,地產業將面臨洗牌,優勝劣汰加劇。
四、商業地產短期形勢不容樂觀,長期看好
商業市場的低迷,成交量的嚴重萎縮,迫使各城市房管行政機構紛紛推出救市舉措。但政策的落實對整個市場經濟的影響畢竟有一定的滯后性,目前在樓市所表現出的仍然是成交量低迷,消費者觀望情緒加重.再則,經過多年經濟高增長及房價飆升之后的影響,市場動力已顯不足,消費者在觀望,下一步經濟走向尚未明朗的情況下,需求也在放緩。因此商業地產短期形勢不容樂觀。
但是房地產作為國家的支柱型產業,一直是時代的寵兒,雖說受到過幾次大的國家宏觀調控,依然在高速發展,這種高增長的背景是宏觀經濟高增長作為依托。中國過去10年中,平均每年有1000萬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而目前城市化比例仍低于世界第三世界國家的城市化平均水平的3%,因此,房地產業未來的發展還有很大空間。
五、保障性住房依然是市場主流
保障性住房成市場開發主角,進一步擠壓商品房生存空間。而開發主體單位將是央企和地方國資委控股房地產企業,民營中、小開發商生存危機受到嚴峻挑戰。
我們在理性的面對冷靜的市場時,需要的是企業本身實力去保障和對市場前瞻性的把握. 現今房地產的短期調整只是暫時的抑制,如何打破這種局面,且何時能有復蘇跡象,還要看政策的執行力度及各級政府對政策的落實情況;而開發商也應積極采取自救,加快融資步伐, 盡可能擴大融資手段,多渠道籌集資金,同時提升產品品質,做出環境好、質量高,戶型合理的產品,轉變開發理念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樓盤。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