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總能耗可分為
建筑能耗、交通運輸能耗和工業能耗等幾大部分。當前,我國的建筑能耗已接近社會終端總能耗30%,到2020年可能逼近40%。重要能源的緊缺正逐步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
建筑節能已刻不容緩。
然而,對建筑節能我們卻知之甚少。據了解,建筑節能的含義是指在滿足居住舒適性要求的前提下,在房屋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資源和能源消耗,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它包括
屋面保溫隔熱、墻體
保溫隔熱、樓地面保溫隔熱、
門窗保溫隔熱、控制房
窗墻比以及通風、空調、照明等
設備節能并應用
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限制使用粘土制品、推廣應用
新型墻體材料,合理有效利用能源。
我國既有的400多億平方米城鄉建筑中,絕大多數是在《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頒布實施之前建造的,耗能較大。而在新建的大量房屋建筑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未能嚴格按照節能標準設計和建造。2005年建設部的一份調查顯示,在北方地區有節能設計的項目也只有一半左右是按
設計標準施工的。據測算,未達標建筑的單位面積的
采暖能耗竟是氣候相近的發達國家建筑的兩到三倍。因而,我國現階段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已處在關鍵時期。
據建設部科技司的分析,在400多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城市建筑普遍存在著
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和
氣密性差供熱空調系統效率低下等問題,節能潛力巨大。以占我國城市建筑總面積約60%的
住宅建筑為例,采暖地區城鎮住宅面積約有40億平方米,2000年的采暖季平均能耗約為25公斤標煤/平方米,如果在現有基礎上實現50%的節能,則每年大約可節省0.5億噸標煤。目前全國
公共建筑面積大約為45億平方米左右,其中采用中央空調的大型商廈、辦公樓、賓館為5億到6億平方米。如果按節能50%的標準進行改造,總的節能潛力約為1.35億噸標準煤。
空調是住宅能耗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我國住宅空調總量年增加約1100萬臺,空調電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根據預測,今后10年我國城鎮建成并投入使用的
民用建筑至少為每年8億平方米,如果全部安裝空調或采暖設備,10年增加的用電設備負荷將超過1億千瓦,約為我國2000年發電能力的1/3。如果我國大部分新建建筑按節能標準建造并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則可使空調負荷降低40%—70%,有些地區甚至不裝空調也可保證夏季基本處于舒適范圍。
專家介紹,建筑越
密封,能源浪費就越少,建筑物取暖費可減少多達80%,
供暖和空調管路封閉以防泄漏,可提高效率35%,建筑物的二
氧化碳排放可以減少29%,而凈成本為零。在建筑中更好地利用水泥、
金屬材料和
木材,無論居家還是辦公都能減少空調和照明的使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包括諸如炎熱氣候下采用更多的
遮陽材料,使用節能燈,更好的保溫和通風以及不要蓋過大的房子等。
同時,要轉變建筑對于能源“只用不產”的觀念。由于建筑可以作為
太陽能光熱、
光電設備的載體,有的
太陽能設備已作為
建筑構件(屋頂、墻面)的一部分而實現了一體化,這是建筑利用太陽能的優勢所在,因此可以說建筑也是太陽能的產能基地。此外具備條件的建筑場地還可以開采利用地源熱能、水源熱能以及風能等多種能源。這些能源多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而且就地利用不需輸送,十分方便。還有,我國建筑垃圾約占城市垃圾的30%—40%,年排放量高達1億噸,應改變以填埋為主的棄置方式,改為分揀后按質處理,可再生大量
金屬、竹木、沙石類代用
建材等資源。
建筑節能關系到千家萬戶,只有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使我們的家園環保、美麗、舒適。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