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世博會正式開幕前最后一次參展方與組織方的集體“面對面”溝通,上海世博會第三次參展方大會吸引了來自160多個參展國、18個國際組織40多座城市和20個國際企業的代表。據記者了解,這個陣容基本上是目前已經簽約在上海世博會亮相的“全家福”。寒冬里的“全家福”傳遞出的是一種希望和力量。
水色之變見證城市之變
蘇州河,作為上海的“母親河”,她見證著城市的成長,也記憶著自己的新生。從一條沒有蓋子的陰溝,到魚蝦洄游可賽龍舟,巨變得益于上海生態環境“第一工程”——總投資140億元、耗時20年的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站在外白渡橋望著潺潺的流水,一位見證蘇州河變遷的老者追憶蘇州河的歷史。蘇州河原名吳淞江,在上海境內長53.1公里。20世紀初,橫貫上海的蘇州河,也曾有著西湖的綠波,成群的魚蝦。但隨著工業文明沿河而興,蘇州河水質逐漸惡化。不堪重負的蘇州河,一年之中,150天都處于黑臭狀態。
1988~1993年,蘇州河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建成一條長34.28公里的雙孔地下箱涵,將干流沿途近200家企業的廢水和初期雨水收納其中,為蘇州河綜合整治奠定了重要基礎。
1998年,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一期工程開工,蘇州河環境10年綜合整治的大幕正式開啟。進入新世紀,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被確定為上海城市管理和環境建設的重中之重,并于2002年列入市政府的“一號工程”。
2002年,蘇州河綜合整治一期工程竣工。至此,她的水色告別墨汁黑。監測數據顯示,蘇州河干流已基本消除黑臭,主要水質指標基本達到Ⅴ類景觀水標準。
蘇州河的巨變僅僅是上海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上海正以打造“和諧城市”的行動來回應“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2010年世博會的主題口號。
從2000年起,上海市在環保上的投入占同期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8年達到3%以上,環保總投入超過1800億元,其中,政府投入超過50%。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穩定增長的環保投入,確保了上海市環保工作的穩定系統推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重點地區結構調整和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蘇州河水生態系統逐步恢復,中心城區河道已基本消除黑臭;內環線內中心城已實現“無燃煤化”。
通過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廠及其管網、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和固體廢物處置等設施建設,上海環境基礎設施漸趨完善,基本形成了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焚燒、安全填埋和綜合利用的架構體系。
環境質量優良率連續5年保持在85%以上,2007年達到89.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濃度開始呈下降趨勢;黃浦江、長江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基本保持穩定。
讓“奧運效應”激發“精彩世博”
當北京奧運會帷幕輕合,人們關注兩年后的上海世博會能否成為北京奧運會的接力棒,繼續向世界呈現中國的美好?
奧運綠色科技的實施與成果運用的經驗給世博會科技的進一步推進提供了寶貴經驗。上海市科委世博科技促進中心副主任、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李光明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介紹說,針對世博會籌建、運行管理等方面,可在如下方面學習借鑒奧運科技創新的成果,同時根據世博會自身特點開展科技集成再創新活動:
在主題館、中國館、南市電廠等主要場館及部分設施上安排世博園區太陽能應用。在世博會園區景觀和活動照明方面大量使用LED光源,結合合理的夜景燈光規劃,綜合運用各種新型節能照明工具將世博園區烘托得更加迷人。
綜合使用各類建筑節能技術,如節能門窗、遮陽系統、屋頂綠化、中央吸塵系統、自然通風、天然采光和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等技術。
針對世博會經歷的夏季高溫炎熱,擬通過遮陽系統設計、控溫降溫材料、綠化降溫布局、自然風場規劃、地下空間地道風應用和水體降溫技術等應用實現對園區舒適度的改善調控。
世博園區展現生態和諧、景觀優美的園區水環境,展現雨水和中水回用的理念與科技,園區實現直接飲用水的科技保障。世博園區開館后,預計產生的180噸垃圾都將通過高科技手段處理。一次性餐具、各種包裝袋都使用可降解塑料。
上海世博會也將通過采用新能源車倡導節能減排行動。因此,世博園區交通將力爭實現實際應用新能源汽車。經對各種新能源汽車現有研發進展情況的調研及比較,世博園區內可能運用的幾種較為成熟的技術是:超級電容車、燃料電池車和電電混合車。
目前,諸多確認參展國家的展館設計和主題陳述已顯示出各國對解決城市問題的深刻思考。英國的“創意之館”,所有建筑材料都可循環利用,整個建筑碳排放量為零;瑞士的“城市空間與自然的和諧”,整個展館由大豆纖維制成,世博會結束后可被生物降解。
水色之變見證城市之變
蘇州河,作為上海的“母親河”,她見證著城市的成長,也記憶著自己的新生。從一條沒有蓋子的陰溝,到魚蝦洄游可賽龍舟,巨變得益于上海生態環境“第一工程”——總投資140億元、耗時20年的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站在外白渡橋望著潺潺的流水,一位見證蘇州河變遷的老者追憶蘇州河的歷史。蘇州河原名吳淞江,在上海境內長53.1公里。20世紀初,橫貫上海的蘇州河,也曾有著西湖的綠波,成群的魚蝦。但隨著工業文明沿河而興,蘇州河水質逐漸惡化。不堪重負的蘇州河,一年之中,150天都處于黑臭狀態。
1988~1993年,蘇州河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建成一條長34.28公里的雙孔地下箱涵,將干流沿途近200家企業的廢水和初期雨水收納其中,為蘇州河綜合整治奠定了重要基礎。
1998年,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一期工程開工,蘇州河環境10年綜合整治的大幕正式開啟。進入新世紀,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被確定為上海城市管理和環境建設的重中之重,并于2002年列入市政府的“一號工程”。
2002年,蘇州河綜合整治一期工程竣工。至此,她的水色告別墨汁黑。監測數據顯示,蘇州河干流已基本消除黑臭,主要水質指標基本達到Ⅴ類景觀水標準。
蘇州河的巨變僅僅是上海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上海正以打造“和諧城市”的行動來回應“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2010年世博會的主題口號。
從2000年起,上海市在環保上的投入占同期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8年達到3%以上,環保總投入超過1800億元,其中,政府投入超過50%。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穩定增長的環保投入,確保了上海市環保工作的穩定系統推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重點地區結構調整和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蘇州河水生態系統逐步恢復,中心城區河道已基本消除黑臭;內環線內中心城已實現“無燃煤化”。
通過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廠及其管網、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和固體廢物處置等設施建設,上海環境基礎設施漸趨完善,基本形成了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焚燒、安全填埋和綜合利用的架構體系。
環境質量優良率連續5年保持在85%以上,2007年達到89.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濃度開始呈下降趨勢;黃浦江、長江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基本保持穩定。
讓“奧運效應”激發“精彩世博”
當北京奧運會帷幕輕合,人們關注兩年后的上海世博會能否成為北京奧運會的接力棒,繼續向世界呈現中國的美好?
奧運綠色科技的實施與成果運用的經驗給世博會科技的進一步推進提供了寶貴經驗。上海市科委世博科技促進中心副主任、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李光明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介紹說,針對世博會籌建、運行管理等方面,可在如下方面學習借鑒奧運科技創新的成果,同時根據世博會自身特點開展科技集成再創新活動:
在主題館、中國館、南市電廠等主要場館及部分設施上安排世博園區太陽能應用。在世博會園區景觀和活動照明方面大量使用LED光源,結合合理的夜景燈光規劃,綜合運用各種新型節能照明工具將世博園區烘托得更加迷人。
綜合使用各類建筑節能技術,如節能門窗、遮陽系統、屋頂綠化、中央吸塵系統、自然通風、天然采光和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等技術。
針對世博會經歷的夏季高溫炎熱,擬通過遮陽系統設計、控溫降溫材料、綠化降溫布局、自然風場規劃、地下空間地道風應用和水體降溫技術等應用實現對園區舒適度的改善調控。
世博園區展現生態和諧、景觀優美的園區水環境,展現雨水和中水回用的理念與科技,園區實現直接飲用水的科技保障。世博園區開館后,預計產生的180噸垃圾都將通過高科技手段處理。一次性餐具、各種包裝袋都使用可降解塑料。
上海世博會也將通過采用新能源車倡導節能減排行動。因此,世博園區交通將力爭實現實際應用新能源汽車。經對各種新能源汽車現有研發進展情況的調研及比較,世博園區內可能運用的幾種較為成熟的技術是:超級電容車、燃料電池車和電電混合車。
目前,諸多確認參展國家的展館設計和主題陳述已顯示出各國對解決城市問題的深刻思考。英國的“創意之館”,所有建筑材料都可循環利用,整個建筑碳排放量為零;瑞士的“城市空間與自然的和諧”,整個展館由大豆纖維制成,世博會結束后可被生物降解。
下一篇:瑞典引入節能新概念 集合人流體溫為大廈供暖 |
中國幕墻網熱點導讀
www.www.gdjiasi.com
相關文章
|
更多相關新聞
- 論壇熱帖
- 最新產品
- 展會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