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中旬,清鎮電廠兩臺小火電機組正式關停,標志著我省電力工業“上大壓小”工作全面啟動;同年9月下旬,凱里造紙廠、華一造紙廠相繼關停,終結了對巴拉河、赤水河的污染歷史。這只是全省開展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一個縮影。
去年,全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分解制定節能目標,落實節能工作責任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抓好重點領域節能工作,大力推進
節能技術進步,強化政府監督檢查,探索建立長效節能機制,節能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為實現“十一五”節能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省經貿委提供數據顯示:去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左右、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目標基本完成。1-11月,省重點監控的60戶企業的91項可比單耗指標中,有61項下降、2項持平、28項上升,穩定降低率為69%,節超相抵共節約標煤101萬噸。基本完成省政府在年初確定的去年節能目標任務: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95%,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44%。
省政府督查室分別于7月和11月組織對各市(州、地)政府和重點企業開展節能工作的情況進行實地督查。從督查的情況看,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黔南、黔東南和銅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黔東南、遵義和六盤水下降幅度較大,污染物減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去年為確保全省節能降耗目標任務的完成,省政府與各市(州、地)政府(行署)及22戶重點企業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將節能目標分解到各地、各部
門和企業。將能耗降低完成情況納入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地方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問責制。
各市(州、地)政府(行署)將節能目標分解到各縣(區、市)和本地區重點企業,除60戶省重點監控企業外,還確定238戶企業為地區重點監控企業,并與縣級政府及本地區重點耗能企業簽訂了節能目標責任書。一批省重點監控企業也將節能目標分解到車間、班組或個人,層層落實節能目標責任。
全省加大淘汰電力、鋼鐵、
鐵合金、電石、焦炭、煤炭、造紙等行業落后產能的力度,計劃淘汰落后產能企業461戶,可實現節能約270萬噸標煤。并落實中央財政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安排20億元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淘汰落后產能給予適當支持和獎勵的政策,減輕淘汰落后產能面臨的資金不足壓力。
省政府加大省技改資金對節能技改項目的支持力度,全年安排省技改資金5740萬元用于支持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技改項目,是2006年安排數的兩倍多,引導企業加大節能技改投入。積極組織申報并列入國家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中央預算內資金(國債)補助項目共9個、總投資9.3億元,組織申報并列入國家節能技改獎勵資金項目12個、總投資9.7億元,項目實施后可形成年節能25.3萬噸標煤、節約和替代石油11.7萬噸標煤的能力。
國家補助資金和獎勵資金目前已到位6291萬元,有力地支持企業能量系統優化改造、余熱余壓利用等節能技改工程的實施。貴州興化公司能量系統優化節能改造、開磷劍化公司合成氨系統節能改造等一批項目取得明顯的節能效果,其中開磷劍化公司合成氨綜合能耗同期相比下降31.2%、節約標煤6.2萬噸。
省經貿委會同省科技廳等部門組織推薦和選擇26項適合在我省推廣的節能技術和產品向社會公告,通過舉辦節能產品技術推廣會和示范試點工作,推廣中央空調節能控制、電機變頻調速、半導體照明等一批節能效果顯著、量大面廣的節能產品和技術。
開展“521”節能降耗工程,收效明顯。省經貿委組織行業專家完成我省列入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的18家企業的能源審計報告和節能規劃的審核工作,全面啟動對其余42戶重點企業的能源審計工作;建立了省重點耗能企業能源統計、節能目標考核體系和能耗公報制度。建筑領域組織編制《貴州省居住建筑和公共
建筑節能設計審查要點》等一批與建筑節能相關的
墻體材料、建筑構造的標準和設計規范,設立新型墻材專項資金,為建筑節能新技術提供政策和技術保障。交通運輸領域推廣使用液化天然氣、醇類等清潔燃料,推進貴陽和遵義等城市公共交通燃油改燃氣工程建設。去年全省共新建20萬余口沼氣池,農村能源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
電力行業節能工作取得較好成效。去年預計全省發電量增長14.4%,其中火電增長7.5%,水電增長71.9%,比上年同期多發水電68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煤炭消耗折標準煤約290萬噸。預計去年貴州統調電網火電供電煤耗為352克標準煤/千瓦時,較上一年同期下降約15克標準煤/千瓦時,實現節能近123萬噸標煤。
省發改委和省經貿委制定《貴州省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明確實行審批、核準管理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不符合節能要求的,各級投資主管部門一律不予受理,從源頭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過快增長,把好節能降耗的準入關。
我省16個部門制定《貴州省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實施方案》,形成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節能減排工作機制,營造全省節能減排的良好社會氛圍。
省經貿委分析,由于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認真落實各項節能措施,經過艱苦的努力,去年全省節能工作取得明顯的成效,但仍存在高耗能行業增長過快,產業結構調整進展比較緩慢,節能技術改造投入不足,節能管理基礎工作薄弱,能源統計監測考核體系不健全,重點領域節能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